中/國/傳/統/二/十/四/節/氣
雨水
02 / 19
正月十九 星期六
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關于·雨水
2月19日前后是雨水節氣。古人說:“東風解凍,冰雪皆散而為水,化而為雨,故名雨水。”《爾雅》曰:“天地之交而為泰。”天地和同,聯手“釀造”雨水,所以春之水為泰。“春”字體現陽光,“泰”字體現雨露,皆是萬物所需。“甘雨時降,萬物以嘉。”
所謂“春氣博施”,就是春天以陽光雨露施予萬物,彰顯博愛精神。此時,降雪開始減少,但并未終結。
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,往往是“清明斷雪,谷雨斷霜”,霜、雪可能發生在春季的任何一個節氣當中,老話兒說:“三月還有桃花雪,四月還有李子霜。”就氣候平均而言,多數地區的終雪,即最后一場雪,是在雨水到驚蟄節氣。
在乍暖還寒之時,抽青早的草木格外受到人們的青睞,畢竟物以稀為貴,待到萬紫千紅之時,大家幾乎已經審美疲勞了。柳梢頭若有若無的一抹新綠,便是殘冬早春時節人們的視覺盛宴。
鄭板橋有副對聯:春風放膽來梳柳,夜雨瞞人去潤花。我覺得“春風放膽來梳柳”這句特別傳神。數九數到一半兒,冬將軍還威風凜凜的時候,春風來撩撥柳樹確實需要膽量。待到大暖之時,春風去撩撥棗樹,那根本不算什么本事。
春,或許是一種氣息、某種味道。踏遍嶺頭繚繞的云層,似乎也找不到春在何處。
待回到自己的園中,拈來梅花聞一聞,發現春并不在遠處,而是在自家的枝頭。
雨水時節,獺祭魚,雁北歸,草木萌動。
獺祭魚是說,東風解凍了,水獺捕魚,既吃,也在岸邊嘚瑟,弄得像一個典禮似的。
雁北歸,是說大雁向北飛。立春時河開了,雨水時雁來了。是雁,不是燕。古人所說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鳥至,也就是燕子來了。所以“似曾相識燕歸來”是在春分,不是在雨水。
草木萌動,即草木開始萌發?,F在我們經常說:“發生什么事了?”這個“發生”,從前是專門描述春天的詞語?!稜栄拧吩唬?ldquo;冬為安寧,春為發生。”發生,原來專指萌發、生長。
但雨水時節,往往還是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若有若無,或許這才是詩人心目中的“最是一年春好處”。
雨水節氣在南方,被稱為“可耕之候”,就是可以陸續地春耕了。從前人們觀察物候,鳥語花香,都和領導的重要批示差不多,“花開管節令,鳥鳴報農時”。
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雨水花信是一候菜花,二候杏花,三候李花。
古人有“望杏瞻榆”的習俗,望著杏花開,看著榆錢落。所謂“杏花春雨江南”,只寫了杏花開時的唯美,沒有寫杏花開后的繁忙春耕。人們在鳥語花香之中猜測氣候密碼,草木之枯榮、蟄蟲之啟閉都是與農事高度關聯的縝密序列。
免責聲明:凡本站注明 “來自:XXX(非家在臨沂網)”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,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、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,請聯系本站新聞中心,電話:0539-8135173